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老的
传统节日丨端午节。
端午安康
“端午”
“端”是开端、开始,
“午”为炎热的夏天,
端午是一年之中*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在这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里,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去旅行、包粽子、挂艾草、涂雄黄、赛龙舟.....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
端午节的风俗和由来~
端/午/节
“端午”一词*早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余下类推,所以称五月为午月,古文“五”与“午”义通,端午又称“端五”。又因两五相重,故称“重五”或“重午”。古人将午时当作阳辰,因此时阳气始盛,故又称“端阳”。
*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端午得名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历来众说纷纭,
说法不一。
大体有以下七种说法:
01
纪/念/屈/原/说
此说*早出自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是对于端午节包粽子祭吊屈原的*早记载。
《荆楚岁时记》端午条载:“是日竞渡。”其下注谓:“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端午节竞渡,本是由南方地区祭祀水神的仪式发展而来的习俗。在荆楚地区,屈原就是当时祭祀的水神之一。
相传楚国大诗人屈原忠而被谤,流放他乡,但仍不忘忧国忧民,终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深感痛惜的人民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以后逐渐衍化为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2
纪/念/伍/子/胥/说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初五,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于吴国,后反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钱塘江,于五月五日这天显神威,化为涛神,怒潮卷向越国。故江浙一带至今仍有“迎涛神”的风俗。
03
纪/念/曹/娥/说
《会稽典录》记载,汉安帝二年五月初五,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十四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十七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而殉其父。故江浙一带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的习俗。
04
纪/念/介/子/推/说
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五月初五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05
勾/践/操/练/水/军/说
据《事物记原》云:每年五月初五,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为收复失地,卧薪尝胆,于五月五日开始操练水军,*后实现灭吴复国的夙愿,故于每年此日划龙舟以纪念水师胜利。
06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端午节本为古代南方以龙为图腾物的吴 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由于南方多水,吴 越民族不断遭受水灾和瘟疫蛇害,为了生存,他们崇拜龙,将龙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为了证明自己的“龙子”身份,便形成“断发文身,以避蛟龙”的风俗。
在农历五月初五,他们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一边投进水里献与图腾神吃,一边自己吃,表示神与龙是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同时,还在水面上划龙舟竞渡,以游戏的方式娱神、媚神,希冀由此获得图腾神的青睐,让神保佑龙子龙孙们岁岁平安。由此,便形成了*初的端午节。
07
三/代/夏/至/节/说
《风土记》写道:“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大戴礼记》记载:早在夏、商、周三代时,人们就在夏季到来的这天,用兰草烧汤沐浴,以除毒祛病,所谓“兰浴”。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棕”。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现在的大家对端午*深的印象应该就是吃粽子了,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扎成一个个三角形,根据内瓤给粽子命名,有沾着白糖吃的甜粽也有馅料丰富的咸肉粽。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各地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而现在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系/五/彩/绳
端午节早上,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佩/戴/香/囊
旧时端午节母亲会给孩子缝制香囊,用以护佑弱小的生命。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等,或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或用碎布缝成的,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香囊内所装物各有不同,包括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以及各种中草药、香料等。
香包的形状、图案很有讲究,与年龄、性别都有关系,一般适合小孩子的香包图案是各种动物,比如老虎、兔子、凤凰、鸡、小狗等。
端午节孩童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额/头/画/王
旧时端午节有用雄黄涂抹小二额头的习俗,相传可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就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上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百兽之王的威风辟邪。
兰/汤/沐/浴
古时候,人们在端午这天有沐兰汤的习惯,用菊科的佩兰煎水沐浴,可治皮肤病、驱除邪气,也可选择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是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效果也一样。
端午节的午时,是阳气*盛的时候,这时的水本身就带有除秽的意思,如果再加一点雄黄泡澡,可以对皮肤及健康有良好的帮助。
所以说,在端午节的時候在午时泡澡,既有益于皮肤,还有辟邪改运的效果。
端/午/三/友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作用。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
据说,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买房送全屋建材家具家电大礼包
许昌市中心医院旁
一路之隔实验*教育资源
《老朋友 新邻居》感恩大升级
新老客户各送美的空调挂机一台
——————————————
一批1# 2# 3# 8#号楼清盘特惠
二批特推出7#号楼 任意楼层可选
114㎡|117㎡|130㎡|142㎡供您鉴赏
追求品质生活的你 准备好了吗
- 许昌益和雅居的房子能不能买
- 益和雅居户型
- 许昌益和雅居业主群
- 许昌益和雅居开发的商
- 许昌市益和雅居